密码登录
验证登录
个人 单位
获取验证码
我已同意 竞买条款, 拍卖协议, 快速支付协议, 物流运输服务条款及 隐私条款。
  • 用户名
  • 密码
  • 确认密码
  • 单位名称
  •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
  • 经办人手机
  • 验证码
  • 手机校验码
我已同意 竞买条款, 拍卖协议, 快速支付协议, 物流运输服务条款及 隐私条款。
提示

确 认

  • 首页
  • 拍卖
    • 限时拍卖
    • 线下预展
    • 往期回顾
    • 拍卖规则
  • 专题
  • 帮助中心
  • 登录
  • |
  • 注册
  • |
  • 微信公众号
  • 拍品分类
搜索

栏目中心
Column Center

  • 最新公告
  • 新闻动态
    • 新闻中心

海王村 | 金佳石好——金石碑帖专场

2018-11-16

    输


Lot.1

微信图片_20190129143301.jpg

彦堂旧藏殷墟出土甲骨文字拓片

民国拓本

1折1页  纸本  折装

约:25×25cm

提要:是幅为殷墟出土完整龟版之较大且文字较多者,内有董作宾墨笔题写“廿六年六月小屯背未书六字见乙编,宾记”及铅笔所注“15:0326 my251”字样,可知此龟版出土于my251。此遗址为史语所1937年第15次考古时发掘,发现武丁时期非王卜辞大龟38版,为历次发掘中出土有字卜甲最多的一个窖穴,著录于《殷墟文字乙编》8896号。保存完整,字迹清晰,拓印上乘,殊为难得。

著录:《殷墟文字乙编》8896号。

RMB  20,000-25,000

Lot.2

微信图片_20190129143513.jpg

彦堂旧藏殷墟出土甲骨文字拓片

民国拓本

1折1页  纸本  折装

约:25×25cm

提要:是幅出土于小屯村北YH251坑,为“非王卜辞”之一种,极为稀少。内有董作宾墨笔所书“众为众人之省文,ym2032 宾记”字样及编号。著录于《殷墟文字乙编》8897号,品相上佳,文字清晰。

著录:《殷墟文字乙编》8897号。

RMB  18,000-20,000


Lot.3

微信图片_20190129143547.jpg

彦堂旧藏殷墟出土甲骨文字拓片

民国拓本

1折2页  纸本  折装

31.7×25cm

提要:是龟甲文字众多,尺幅巨大,与“大龟七版”不相上下。下方有编号及董作宾墨笔所书“廿五年八月小屯出,有填色腹甲。宾记”字样。品相上佳,颇为稀见。

RMB  25,000-35,000


Lot.45

微信图片_20190129143731.jpg

大克鼎铭文拓片

旧拓本

1张  纸本

44.3×67cm

钤印: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传拓

提要:是鼎又称膳夫克鼎,铸造于西周孝王时期,中国首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。鼎高93.1厘米,口径75.6厘米,重201.5千克 ,鼎腹内壁铸有铭文2段,共28行,290字,记录了克依凭先祖功绩,受到周王奖赏大量土地、奴隶的内容。清光绪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,天津金石收藏家柯劭忞购得,后转送潘祖荫,现藏上海博物馆。与毛公鼎、大盂鼎并称为“海内三宝”。

徐森玉(1881-1971),名鸿宝,字森玉,以字行,浙江吴兴(今浙江省湖州市)人。文物鉴定家、金石学家、版本学家、目录学家、文献学家。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、故宫博物院院长、上海博物馆馆长、全国第二中心图书馆馆长等职。

著录:《三代吉金文存》卷四第45页。《金文编》第1330页。

RMB  20,000-30,000


Lot.46

微信图片_20190129143759.jpg

大盂鼎铭文拓片

旧拓本

1张  纸本

53×50.5cm

钤印: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传拓

提要:是鼎又称廿三祀盂鼎,西周炊器,中国首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。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(今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一组,即李家村)。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,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(现中国国家博物馆)。鼎高101.9厘米,口径77.8厘米,重153.5千克。铭文291字,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。大盂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,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。

著录:《三代吉金文存》卷四第42页。《金文编》第1330

RMB  20,000-30,000


Lot.50

微信图片_20190129143804.jpg

虢季子白盘铭文拓片

旧拓本

2张  纸本  散页

尺寸不等

提要:内收此盘铭文拓片朱拓、墨拓各一张。虢季子白盘,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,商周时期盛水器,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,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,是镇馆之宝。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,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,荣立战功,周王为其设宴庆功,并赐弓马之物,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。铭文语言洗练,字体端庄,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。盘长137.2厘米,宽86.5厘米,高39.5厘米,重215.3千克。

著录:《三代吉金文存》卷十七第19页。《金文编》第1424页。

RMB  20,000-30,000


Lot.149

微信图片_20190129143809.jpg

吴小如临麓山寺碑

2轴  纸本

31.5×1450cm×2

提要:吴小如(1922-2014),原名吴同宝,笔名少若。安徽泾县人。吴玉如先生长子,俞平伯先生入室弟子。北京大学教授。著名历史学家,在中国文学史、古文献学、俗文学、戏曲学、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和造诣,被誉为“多面统一的大家”。著有《京剧老生流派综说》、《古文精读举隅》、《今昔文存》、《读书拊掌录》、《心影萍踪》、《莎斋笔记》等。

RMB  150,000-250,000

Lot.150

微信图片_20190129143928.jpg

汉“君车”画像

旧拓本

1轴  纸本

98×133cm

提要:是造像清光绪八年出土于山东潍坊,陈介祺以重金购得,后与《北魏曹望憘造像》同时流失海外,今藏法国巴黎博物馆。构图分为上下两层,上层最左侧画有一驾带盖轺车,车内坐二人,坐在右边的御马者手持马髻,车盖前方书有:“君车”二字。车后跟一骑马者,身后题有:“铃下”二字,身后还有一位骑马者,身后题有“门下小吏”四个字。下层最左侧画有树枝状图案,紧跟其后的是一位骑马者,身后题有“门下书佐”四字。右侧有另两位骑马者,身后未刻字,但画有树枝状的图案,图案后上方刻有“主簿”二字。流传稀少,老装旧貌,品相上佳。

RMB  15,000-35,000


Lot.151

微信图片_20190129143932.jpg

北魏曹望憘造像记

旧拓本

1轴  纸本

28×64cm×4

提要:是造像全称《襄威将军柏仁令齐州魏郡魏县曹望憘造像》,刻于北魏正光六年(525)。四面刊刻,三面为画像,一面为题记。造像正书22行,行9字,风骨俊秀,稳慎精当,系魏碑精品。清光绪年间在山东省临淄县桐林庄发现,后归陈介祺收藏。1921年售与法国巴黎博物馆,现藏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。石面满布鱼籽纹。捶拓严谨,墨色研雅,颇为别致传神。与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》相较,细微处皆吻合,为原拓无疑。此造像多为竖向装裱,此本为衡向装裱,且为老装旧裱,品相上佳,殊为难得。

著录:《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》。

RMB  15,000-35,000


Lot.152

微信图片_20190129143937.jpg

泰山秦刻残字  (姚华题跋)

旧拓本

1轴  纸本

110×46cm

钤印:姚华、弗堂

提要:是拓片又称《泰山刻石》,为秦始皇东巡时所立,李斯书。此拍品为清末民初著名金石学家姚华1919年8月谒孔过泰山时所拓。全拓分为三部分,上部为泰山刻石“十字本”,其中“斯”字其旁下横笔犹存,上有姚华墨笔题跋、题诗二百余字,并钤盖正方形朱色白文“姚华”、红色“弗堂”印章各1方。中部为道光十二年(1832)徐宗幹所刻石跋,下部为宣统二年(1910)俞庆澜又刻跋文。俞氏刻石上亦有姚华近千字朱笔长跋及题诗。卷轴背面粘贴的笺条上墨笔书“已未秋茫父亲谒岱庙所拓”,并钤盖正方形朱色“姚华”印章1方。全拓墨色浓淡相宜,姚华墨笔、朱笔题跋、诗文写于拓片之中,字体苍劲有力。老装旧裱,品相上佳。

姚华(1876-1930),字一鄂,号茫父,别号莲花庵主,贵州贵筑(今贵阳)人。金石学家、篆刻家、藏书家。清光绪三十年(1904)进士,授工部虞衡司主事。官至邮传部船政司主事兼邮政司科长。民国间曾任贵州省参议院议员、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等职。著有《弗堂类稿》、《莲花庵书画集》、《贵阳姚华茫父颖拓》等。

RMB  35,000-50,000

Lot.154

微信图片_20190129143945.jpg

魏元显隽墓志并盖

旧拓本

2轴  纸本

93×66cm

提要:是墓志刻于北魏宣武帝延昌二年(513),民国六年(1917)出土于河南洛阳。出土后不久就由金石学者傅增湘购得。初藏于京师博物馆(前国立北平博物馆),九一八事变后,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将故宫博物院的国宝南迁,元显儁墓志也随着辗转迁徙,最后落脚在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。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。志盖以阴线刻满饰四边形、五边形、六边形龟甲纹样,龟甲中央阴刻正书“魏故处士元君墓志”8字。志身字体流畅飞动,刚劲有力。可谓书刻俱佳,声名显赫,然翻刻本极多。因志盖龟背弧形拱起,原本传拓时四周用纸多有褶皱白痕,而翻本则无,前人多以为辨伪。另外如,原拓首行“岁次癸巳”之“癸”字“夕”部前两笔不断,2行“墓”字左撇泐粗,17行“翰”字中“口”完好等原拓本特点此本皆满足。故为原拓无疑,品相上佳,实为佳拓。

RMB  15,000-25,000


Lot.155

微信图片_20190129143950.jpg

柯昌泗藏砖拓六十五品

旧拓本

1册65张  纸本  毛装

尺寸不等

钤印:柯昌泗印、柯昌泗、昌泗、谧斋审定、谧斋金石文、燕舲、陶斋藏砖、昌泗所读、适庐所藏、毛子静手拓金石砖瓦、鼎梅所见金石

提要:是册内收隋尼张凝览砖、居摄二年都司空砖、高君瓦、建平三年瓦、炅宜饮食百口宜子孙铭文、都司空瓦、左尚方苑工广平王初砖、大业四年保城都司空瓦、大吉陶器等65品。皆为较为稀罕的瓦、砖,部分柯氏以墨笔作了考证如所收曾*砖,旁有柯氏墨笔所书“此平面砖不知藏谁氏,盖亦河南所出汉晋间塼志之类。曾姓自宋以来始著,皆称后汉曾*系出豫章。此为六朝以前北方曾姓,亦可裨姓氏学之轶闻矣。丁丑九月 谧斋”等语。颇为详实。柯昌泗、邹寿祺、端方等旧藏之物。

邹寿祺(1864-1940),字景叔,别称广仓,适庐。光绪进士。俞樾弟子。官丹阳知县、平阳知县,民国间与同乡王国维同在哈同创办的广仓学宭任教。著名金石学家、收藏家。著有《金石学》、 《周金文存》等。

端方(1861年-1911),字午桥,号陶斋,满洲正白旗人。官至直隶总督、北洋大臣。清末大臣,金石学家。著有《陶斋吉金录》等。

柯昌泗(1899-1952),字燕舲,号谧斋,山东胶县人。历任直隶政治研究所所长,东北大学文学院教授,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,并先后任教于国立北京大学史学系、北平师范大学史学系、辅仁大学历史系等。著有《谧斋印谱》、《鲁学斋金石记》、《传习录注》、《三国志集释》、《山左访碑录校补》、《朔方刍议》、《瓦当文录》等。

RMB  6,000-10,000


Lot.156

微信图片_20190129144207.jpg

刘体智、柯昌泗旧藏隋造像五十二品

旧拓本

1册52张  纸本  毛装

尺寸不等cm

钤印:随庵所藏、徐乃昌读碑记、志父手抄造像、娱古斋主、胶州柯氏藏石、柯昌泗、冯、画禅

提要:内收冯叔莹手拓《何长莘造像》、徐乃昌手拓《马敦奴造阿弥陀像》、郑州刺史李渊为男世民目疾造碑像,强神岳造弥勒像、道民任承宗造原始天尊像、姚仲远造像、三洞道士黄法暾造天尊象、张万年造像、张大宁造像、张沟渠造像、士操女娥素行女严足造像、宋叔敬造像等52品,合为1册卷首墨笔题写“庐江六氏善斋藏”、朱笔题写“隋”等字样。为刘体智、柯昌泗、徐乃昌、冯叔莹等旧藏之物。老装旧貌,颇为可贵。

刘体智(1879-1962年)字晦之,晚号善斋老人,安徽庐江人。晚清重臣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子。民国官员、著名藏书家、金石学家。收藏甲骨28000片,几乎占现已知数量的三分之一。著有《善斋吉金录》、《校经阁金石文字》等。

徐乃昌(1868-1943),字积馀,号随庵。安徽南陵人。民国著名藏书家、刻书家。近代北方著名史学家柯劭忞长子。著有《积学斋书记》、《随庵珍藏书画记》等。

RMB  8,000-20,000


Lot.157

微信图片_20190129144213.jpg

柯昌泗藏《含薰印雋——隋唐以来官印》稿本

民国钤印本

1册165张  纸本  毛装

尺寸不等cm

钤印:十钟山房、王献唐、凤生、献唐长物、寒金冷石斋藏、燕舲所得吉金贞石、柯昌泗

提要:是册为柯昌泗所藏历代官印稿本。首题“含薰印雋二集稿本隋唐以来官印”字样。内钤名家所藏隋唐以来印玺160余方,并有王献唐、柯昌泗等人墨笔题记众多。如十钟山房藏天兴二年印玺、唐瓦制汲郡守印、辽大安元年礼部印、金正大二年河东路兵马督衡山公府印、金正大三年万户印、宋宣差总领印、元中统五年清水县印、元至正中书礼部印、元至正五年太原府巡军处、元至元五年长宁站印、明洪武二十一年兖州护卫右前户、明洪武三十五年石楼县阴阳学记等多为稀见珍品。并对收藏情况、年代、印文、出土情况、生坑等信息多有标注。

王献唐(1896-1960),字献堂,初名家驹,后改名王献唐,号凤生。著名学者、金石学家、藏书家、目录学家。历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、山东大学、武汉大学教授等。著有《双行精舍书跋辑存》等。

陈介祺(1813-1884),字寿卿,号簠斋、海滨病史,山东潍坊人。道光进士。晚清著名金石学家、收藏家。著有《簠斋金石考释》等。

RMB  10,000-20,000


Lot.158

微信图片_20190129144218.jpg

徐维则旧藏《北魏乐陵太守贾道贵造像》

旧拓本

1张  纸本

60×36cm

钤印:徐维则鉴赏印、石墨庵

提要:是造像刻于北魏正光元年(502),现原石已不知下落。此本为晚清民国间著名收藏家徐维则旧藏,并有其墨笔题记云“此造像出汴中,今藏石墨庵 徐维则志”等语。品相上佳。徐维则(1866-1922),字仲咫,号以想,斋号石墨庵。浙江会稽(今绍兴)人。晚清著名金石学家、藏书家、刻书家,收藏金石碑版甚富。著有《东西学书录》、《石墨庵碎锦》、《述史楼书目》和《先考培之府君年之谱》等。

RMB  2,500-3,000


Lot.159

微信图片_20190129144223.jpg

柯昌泗旧藏《北周韦可敦比丘尼法造弥勒像》等造像五种

旧拓本

5张  棉连纸  散页

尺寸不等cm

提要:是批造像另收魏太和二年《朱巴仁造像》、北周保定二年《僧贤造像》 、隋开皇二年《贾贵和造像》、唐显庆二年《陈智察等人造像》等造像共5种,皆为绵连纸精拓,其中《韦可敦造像》有柯昌泗墨笔题签,品相上佳,流传较少。

僧贤(505-570),为北朝高僧。29岁敕修《内起居法集》, 先后任沙门都、沙门统, 主持大总持寺、大兴圣寺, 是邺城佛教的领袖人物之一, 后卒于大兴圣寺。北周时代恰逢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,其造像历经此劫,完好保存至今,殊为不易。

RMB  5,000-8,000


Lot.165

微信图片_20190129144227.jpg

纪泰山铭

旧拓本

10册  纸本  折装

40×26.3cm

提要:纪泰山铭,亦称唐摩崖,为唐开元十三年(725)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时所撰书,唐开元十四年(726)刻立。摩崖高12.3米,宽5.3米,通篇千余字。碑文记述封禅告祭之始末,铭赞先皇之功绩。纪泰山铭摩崖利用自然崖壁刻石,形制宏大,气势雄伟,文辞雅训,书法端庄雄浑,为汉以来帝王摩崖石刻之最,为唐隶代表之作,在帝王封禅史、书法艺术、雕刻艺术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历史、艺术价值。是拓墨色凝古,点划劲健,老装旧裱,甚为难得。

RMB  20,000-30,000


Lot.199

微信图片_20190129144232.jpg

汉三老赵宽碑  (金石寿、陈锡钧题跋)

旧拓本

1轴  纸本

122×64cm

钤印:伯衡、伯衡审定、金石寿、东吴金石寿印、曾在金石寿家、石寿

提要:是碑又名《三老赵掾碑》,为青海省著名汉碑。东汉灵帝光和三年刻。民国三十一年出土于青海省乐都县老鸦城,后移置青海图书馆,1951年该馆火灾,此碑烧毁,此碑只剩部分残石,其初出土之拓本亦不易得。据马子云《碑帖鉴定》载此碑出土时仅“传拓十余份”。此本首有民国金石学家陈锡钧墨笔所题“汉三老赵宽碑,出土初拓本”字样。另有金石寿朱、墨笔题跋300余字。字体潇洒流畅,名家风骨。

金石寿(1902-1959),原名式胄,字石寿,以字行,斋名三不室、怀弟盫。江苏吴县人,久客杭州。著名篆刻家,宗邓散木,擅八法,得力晋唐。民国间与金维坚,余任天一同筹组“龙渊印社”。新中国成立后受聘为浙江省文史馆员。

陈锡钧(1880—),字伯衡,室名石墨楼,江苏淮阳人,迁杭州。著名金石学家,收藏甚富。西泠印社早期社员。著有《姜丹书稿》等。

RMB  40,000-45,000


Lot.239

微信图片_20190129144237.jpg

《铁云藏泉》稿本

旧拓本

330张另2册  纸本  散页

尺寸不等cm

钤印:铁云藏泉、铁云所藏、老铁、赵之谦印、大澂私印、张叔未、廷济、籀匋酷嗜金石、希丁手拓、执斋手拓、意庐手拓、姚慰祖收藏金石文字、郑斋、伯寅藏权泉、叔言集古、叔言、张氏吉金、郑庵手拓、千代范室、平生有三代文字之好、齐东陶父、海滨病史、二百兰亭斋藏范、簠斋两京文字、康、佛生、佛生手拓卷庵、木居士、槐堂吉金(陈师曾)、燕昌、铁庵平生所好、祖锡之印、静山、臣秉衡、兰坡所藏、秀水金兰坡生平所好、笨翁、王氏吉金、兰溪珍賞、兰溪所藏吉金、臣武保印、晚安居士、戊子、尊庵所藏吉金、建卿手拓、南叔

提要:是册内收名家泉拓330品、莫友芝藏吉金册17品,首有莫友芝所藏旧抄本《清朝制钱》1册,另附《铁云先生年谱长编》1册。凡涉及与钱币有关拓本,如春秋战国货币至木板交子无所不包。据《铁云先生年谱长编》所载,其中刘氏金涅布为“海内孤本”。内有大量墨笔批注及刘铁云、赵之谦、张廷济、陈介祺、吴大澂、罗振玉、张燕昌、潘祖荫 、李秉衡 、姚慰祖、沈树镛、莫友芝、陈师曾、周希丁、张燕昌、金兰坡、王祖锡、陈南叔等人印信。

刘鹗(1857-1909),字铁云,号老残。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。晚清著名金石学家并通医学、数学、理学、金石学、佛学等。著有《铁云藏龟》、《老残游记》等。

赵之谦(1829-184),字益甫,号悲庵、无闷。浙江绍兴人。清代著名书画家、篆刻家。著有《悲盦居士集》等。

张廷济(1768-1848),字顺安,号叔未。浙江嘉兴人。清代金石学家、书法家。善书画,能篆、隶,精行、楷。

陈介祺(1813-1884),字寿卿,号簠斋,晚号海滨病史、齐东陶父。山东潍县(今潍坊)人。道光进士,官至翰林院编修。金石学家。收藏宏富,又精墨拓,毛公鼎等重器皆藏于其室。著有《十钟山房印举》等。

吴大澂(1835-1902),字业敬,又字清卿,号恒轩,晚号愙斋。江苏省吴县(今苏州)人。同治进士。学者、金石家、书画家。著有《说文古籀補》等。

罗振玉(1866-1940),字叔言。浙江上虞县人。农学家、教育教、考古学家、金石学家、目录学家、古文字学家,中国近代考古学奠基人。

张燕昌(1738-1814),字文鱼。浙江海盐人。金石篆刻家。

潘祖荫(1830-1890),字伯寅,江苏苏州人。咸丰探花,官至工部尚书,军机大臣。著名金石学家。

姚慰祖,字公蓼,别号晋石主人,浙江归安(今湖州)人。姚觐元之子。著名藏书家,亦好金石文字。

沈树镛(1832-1873),字均初,号郑斋。川沙城厢(今浦东新区川沙镇)人。藏书家、金石学家。与赵之谦合编《续寰宇访碑记》。

李秉衡(1830-1900),字鉴堂。宁庄河人。历任四川总督、长江水师大臣等职。

金兰坡,字兰坡,浙江嘉兴人。晚清鉴赏家,富收藏。

王祖锡(1858-1908),字二郎,号梦龄,又号惕安。晚清著名书法鉴定家。

周希丁(1891-1961),字康元。江西临川人,长居北京。著名治印家、拓印专家,曾手拓故宫宝蕴楼、武英殿及上虞罗振玉、闽县陈宝琛等人藏品数千件。

RMB  30,000-50,000


Lot.240

微信图片_20190129144243.jpg

铁云藏瓦

旧拓本

8册384品  纸本  线装

尺寸不等

钤印:匋斋藏瓦、石渠瓦斋、弘斋珍藏、方濬益、陈璜寄磻藏金石文字、何昆玉印、何昆玉伯瑜印、曾登琅琊手拓秦刻、仲彝、子衡、尹祖季手拓本、东武尹氏所寻金石印、徐氏惟新鉴藏

提要:是拍品内收秦汉瓦当384品,皆为尺寸较大,且较为稀见者。内有墨笔题字云“此拓原为名家匋斋、方濬益等人收藏,后为铁云收集,准备编《铁云藏瓦》未成”等语,知为刘鹗旧藏之物。内收端方、张逢源、方濬益、陈璜、何昆玉等人藏印多方。

端方(1861-1911),字午桥,号陶斋,满洲正白旗人。清末大臣。著名金石学家。著有《陶斋金石录等》。

张逢源,字石渠,侨居昭阳(今江苏兴化)。道光、同治年间著名书法家,金石学家。

何昆玉(1828-1896),字伯瑜。广东高要人。清代著名篆刻家,尝客山东潍县陈介祺家,为陈介祺摹拓彝器。

方濬益(-189),字子听,号伯裕。安徽省定远县人。咸丰进士,选翰林院庶吉士。官江苏金山知县,富藏金石。著有《吉金录》等。

RMB  30,000-50,000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
网上浏览:


孔夫子旧书网(www.kongfz.com)   

雅昌艺术网(www.artron.net)

电话:(010)63150313、83157821

传真:(010)63035051

邮箱:hwcpmgs@sina.com



  • 客服

  • 会员登录

  • 回到顶部

关于我们

About Us
  • 业务范围

  • 关于我们

  • 联系方式

  • 常见问题

  • 首页
  • |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|
  • 友情链接
  • |
  • 版权声明

版权所有:@北京海王村拍卖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: 易胜拍卖网

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:京ICP备1806307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