密码登录
验证登录
个人 单位
获取验证码
我已同意 竞买条款, 拍卖协议, 快速支付协议, 物流运输服务条款及 隐私条款。
  • 用户名
  • 密码
  • 确认密码
  • 单位名称
  •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
  • 经办人手机
  • 验证码
  • 手机校验码
我已同意 竞买条款, 拍卖协议, 快速支付协议, 物流运输服务条款及 隐私条款。
提示

确 认

  • 首页
  • 拍卖
    • 限时拍卖
    • 线下预展
    • 往期回顾
    • 拍卖规则
  • 专题
  • 帮助中心
  • 登录
  • |
  • 注册
  • |
  • 微信公众号
  • 拍品分类
搜索

栏目中心
Column Center

  • 最新公告
  • 新闻动态
    • 新闻中心

中国书店2019年秋拍 | 金石碑帖资料专场 (一)

2019-11-14

126.jpg

Lot.126

《中研院精拓殷墟第十三次发掘出土甲骨文字》等三种

民国拓本

3册 纸本 折装

尺寸不等

提要:内收1、《中研院精拓殷墟第十三次发掘出土甲骨文字》1件,内收拓片2张,均为龟甲,高19.5厘米,宽14厘米,其中1张上董作宾墨笔题记“YH127玩中出土也,第四期末卜者未见。宾记”,并有铅笔书写的数字代码。2、《中研院旧拓第十三次发掘殷墟出土正反版甲骨文字》1件,内收拓片2张,为同一龟甲正反两面所拓,高23厘米,宽13.5厘米,其中1张上董作宾墨笔题记“廿五年五月小屯北地正北面,龟甲已收入汇编乙。宾记”,并有铅笔书写的数字代码。3、《中研院精拓殷墟出土兽骨两面文字》1件,内收拓片2张,为从1件兽骨上所拓,高16厘米,宽16.2厘米,其中1张上董作宾墨笔题记“廿年冬小屯北出大胛,在‘豕’之上尚有半字。宾记”。

RMB 12,000-15,000




150.jpg


150 (1).jpg

Lot.150

张傚彬旧藏《簠簋盘匜盂鬲》一百六十八品

旧拓本

1册168页 纸本 毛装

尺寸不等


钤印:固始张玮字傚彬六十后号敔园(朱)固始张玮傚彬(朱)固始张氏镜菡榭印(白)固始张氏镜菡榭嗣主玮续收(朱)张玮审定金文(朱)傚彬所得(朱)敔园(朱)刘喜海(白)燕庭(朱)碧砚山房(白)善斋吉金(朱)潘祖荫印(白)伯寅(朱)伯寅所得(朱)盛昱(朱)伯兮(白)邓氏梦元(白)仲恺扬斋(朱)希丁手拓(朱)孙文楷印(白)有金石缘(白)江夏黄浚(白)尊古斋(朱)上虞罗氏(白)雪堂藏三代器(白)宝蕴楼藏器(朱)故宫博物院古物馆传拓金石文字之记(朱)丁氏筱辳(朱)山农藏器(朱)云生手拓(白)海滨病史(白)簠斋藏三代器(白)廉生所存金石(朱)刘喜海印(白)小农金石(白)喜海(白)刘喜海印宜身至前迫事毋闲愿君自发封完印信(白)燕庭收藏金石文字(朱)南陵徐乃昌藏器(朱)北溟(朱)陶斋宝藏(白)


提要:内收《虢季子白盘》(殷p5480)《虢季子组盘》、《师克盨》(铭文141字,殷p2873)《(鬲牛)比盨》(殷p2871)《胡簋》、《(庐串)候簠》(殷p2935)《鲁士(户孚)父簠》(殷p2906)《虢叔簠》、《商丘叔簠》《旅虎簠》(殷p2919)《陈侯作孟姜媵簠》(殷p2977)《鄦子妆簠》(殷p2990)《召叔山父簠》(殷p2970)《鲁大司徒厚氏元簠》(三器)等商周青铜器拓片168品。陈介祺、陈厚滋、潘祖荫、王懿荣、刘体智、盛昱、黄浚、罗振玉、刘喜海、徐乃昌、陶祖光、周希丁、孙文楷等名家旧藏。??陈介祺(1813-1884),字寿卿,号簠斋,晚号海滨病史、齐东陶父,山东潍县(今山东潍坊)人。道光进士,官至翰林院编修。嗜好收藏文物,尤善金石。著有《簠斋传古别录》等。

陈厚滋,字德树,号九兰、邃庵,山东潍县人。介祺次子。因为陈介祺长子陈厚钟英年早逝,所以他成为陈介祺金石收藏和研究的最重要助手。克承家学,考订金石文字,著有《续十钟山房印举》等。

潘祖荫(1830-1890),号伯寅,亦号少棠、郑盦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著名金石学家、藏书家。著有《攀古楼彝器图释》等。??刘体智(1879-1962年),字晦之,晚号善斋老人,安徽庐江人。晚清重臣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子。民国官员、著名藏书家、金石学家。收藏甲骨28000片,几乎占现已知数量的三分之一。著有《善斋吉金录》、《校经阁金石文字》等。

盛昱(1850-1899),爱新觉罗氏,字伯熙,满洲镶白旗。光绪三年进士,授编修,官至文渊阁校理、国子监祭酒。著有《八旗文经》等。

孙文楷(1846-1912),字模山,又字模卿、穆山、木山,号稽庵,东田耘叟、柳泉,山东益都(今青州市)人。清末山东金石学家、治印名家。潜心著述,尤精金石之学,与陈介祺、王懿荣等笃厚。

黄浚,字百川,号衡斋。自光绪二十三年起于北京琉璃厂开设尊古斋古玩铺,边经商边著述,经眼过手之物极多,于文物古玩鉴定识见特高,所著《尊古斋金石集》等多为学者称引。

罗振玉(1866-1940),字式如、叔蕴、叔言,号雪堂,藏书楼名宸翰楼。中国近代农学家、教育家、考古学家、金石学家、敦煌学家、目录学家、校勘学家、古文字学家,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,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。

王懿荣(1845-1900),字正儒、莲生、廉生,山东福山人。近代金石学家,发现并收藏甲骨文第一人。官国子监祭酒。八国联军入侵时,参与京城保卫,城破后投井殉国。

刘喜海(1793-1852),字吉甫,号燕庭,室名嘉荫簃,山东诸城人。清代著名金石家、藏书家。

徐乃昌(1868-1943),字积馀,号随庵,安徽南陵人。民国著名藏书家、刻书家。

陶祖光(1882-1956),字北溟,斋名金轮精舍,江苏武进(今常州)人。

RMB 150,000-250,000




152.jpg

Lot.152

周大盂鼎全形拓(葛成修旧藏,吴乃琛题记)

旧拓本

1轴 纸本 卷轴

165×96.5cm

钤印:语溪吴氏华礼阁金石(朱)二爨寄庐(白)吴乃琛(白)赆忱(朱)葛成修章(朱)暂羁固始葛成修家(朱)

提要:大盂鼎为西周早期康王时礼器,因大臣名盂者而得名。清道光间出土于陕西眉县礼村,同治间左宗棠以重金购得,后归潘祖荫,1959年入中国历史博物馆(现国家博物馆)收藏。其铭文雄奇质朴、庄严凝重,实世间瑰宝也。此本墨色沉稳,拓工精佳,铭文抚印清晰,全形拓气势雄浑。葛成修、吴乃琛旧藏之物。内有吴氏题记。

葛成修,字德三,河南省固始人。光绪进士,改翰林院庶吉士,授翰林院编修。晚清著名金石学家。

吴乃琛(1878-1953),字鹿筹,号赆忱,浙江嘉兴人。经济学家。光绪间法政科进士,历任翰林院编修。著有《货币学》等。

RMB 300,000-400,000




159.jpg 

Lot.159

梁萧憺碑并额(张伯英题签)

清同治七年(1868)莫友芝监拓本

1册 纸本 折装

35.8×21cm

钤印:同治戊辰秋莫友芝监拓(朱)

提要:是碑全名《故侍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忠武王之碑》,发现于南京栖霞区十月村。碑文为徐勉撰,书法家贝义渊书。此碑是中国书法艺术从隶书变化到楷书的标志之作,梁启超推崇云“南派代表,当推此碑”。此碑无早拓本,此莫友芝监拓本当为最旧本,末行“贝义渊书”“渊”字右下末笔不连石花。内有莫友芝监拓印信,首有张伯英墨笔题签。

RMB 10,000-20,000




161.jpg

Lot.161

齐朱君山墓志铭(陆和九题签)

清乾隆王化洽拓本

1册 纸本 折装

32×18.5cm

钤印:幽冥阁藏(白)松年读过(朱)

提要:是碑北齐武平二年(571)二月刻,明末出土,未被重视,清雍正三年(1725)寿光人王化洽发现后拓得数纸,始为流传,被誉为“上宗魏晋,下开隋唐”。朱敬修撰文,朱敬范撰铭,故王化洽拓本为此碑最早拓本。此本首行“扶风于邾”未损,尾刻清乾隆四年王化洽题记1篇,字体肥厚,灵动多姿,知为乾隆间王氏所拓原本无疑。老装旧貌,颇为可人。邵松年旧藏,首有陆和九墨笔题签。

邵松年(1848-1924),字伯英,号息盫,室名澄兰堂、兰雪斋,江苏常熟人。光绪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。生平庋藏颇富,著有《澄兰堂古缘萃录》十八卷,记述所藏书、画、碑帖。

RMB 15,000-25,000





164.jpg

164-1.jpg

164-2.jpg

Lot.164

北魏郑文公下碑并碑额(朱翼厂题跋,吴让之、陆和九题签)

清乾隆拓“颂字未剜”本

1册 纸本 折装

41.8×25cm


钤印:翼庵书画(朱)萧山朱氏(朱)审定秘玩(白)


题签:1.陆和九:北魏荥阳郑文公碑。吴熙载题瑞。颂字未剜本。壬申六月陆和九。2.吴熙载:旧拓郑文公下碑。


题跋:1.此碑拓愈近字愈晰,盖屡经洗凿,凡碑石不平处皆可著墨,又以毡裹极力筑之,故能字字明显而神气索然不复存矣。是本看似潦草,实则未凿之先良公所为,原碑笔意丝毫不失,为此碑最精善之本。予所见有黄小松先生所藏《天柱山铭》,拓法与此一同,先生题为“第一精拓”,此非深于碑版者不知也。碑文中“其细已甚而能久乎”之“乎”字多讹作“于”,此泐痕具在,不竞作“于”,亦拓本较早之一证,并附识之。癸酉暮春。萧山朱文钧翼厂甫记。钤印:翼庵书画(朱)

2.是刻与《刁遵志》极相似,而圆健过之。后来赵文敏碑版正书多胎息于此,不尽师资北海也。三月十六日坐双玉函斋南荣书此。钤印:萧山朱氏(朱)审定秘玩(白)


提要:《郑文公下碑》刻于北魏宣武帝永丰四年(511),碑文正书,记述荥阳郑氏家族历史及郑道昭父郑羲生前事略,系北魏著名崖石刻,在山东省掖县(今山东省莱州市)城东南的文峰山。此碑为郑道昭书写,字体均为魏碑,其结字宽博舒展,笔力雄强圆劲,篆隶趣相辅,历代书法家皆视为极则。清包世臣在其《艺舟双楫・述书》中称道:“北碑体多旁出,郑文公碑字独真正,而篆势、分韵、草情毕具其中”,康有为更称之为“魏碑圆笔之极轨”。此碑宋载《金石录》,传无宋时拓本。自乾隆间始有拓本传世,屡经洗凿,愈近字愈晰,今人所见嘉道间“颂”字本亦称佳本。而此本为未洗碑前拓本,多处字迹虽模糊不清,而神态却丝毫不失,当抚拓于雍乾之际。品相上佳,老装旧貌。著名金石学家朱翼厂先生考此本称“碑文中‘其细已甚而能久乎’之‘乎’字多讹作‘于’,此泐痕具在,不竞作‘于’”。并许其为“此碑最精善之本”,当之无愧。吴让之、陆和九题签,朱翼厂题跋,价值足与宋元古拓等量齐观,可谓稀世之宝。

朱翼厂(1882-1937),名文钧,字幼平,号翼盦,浙江萧山人。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,归国后,署度支部员外郎。辛亥革命后任财政部参事、盐务署厅长。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即被聘为专门委员,负责鉴定书画碑帖。我国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文物出国展览-在英国伦敦举行的“中国艺术展览”,其中书画展品全部由朱翼厂先生选定。先生能书善画,博学精鉴又酷爱金石,识力深邃。对文物鉴别谨严,极受当时推重。当时故宫藏品精髓之作和所藏图籍碑版、家具珍玩等许多文物,皆由先生过目方可断代。先生在未见前人有审定题识文字的情况下,凭其知识和识力作出鉴定著录。如对北宋拓本九成宫碑,既无皇帝御玺,又无前人题跋,诸多碑版业行家不敢认定,朱却“洞心骇目,几疑梦寐”,即用重金买下,故有“识密洞鉴”之称。近代收藏家袁励准曾赞:“翼庵先生鉴藏书画是自宋元以来,靡不搜讨,率皆铭心佳品”,并比之为米芾“英光堂”。马衡院长在任时曾拟拔专款为故宫博物院收购朱氏所藏碑帖,而当时朱先生有“将来无偿捐赠博物院”的诺言。1937年先生逝世,1954年先生的夫人张芒芝女士率子朱家济、家濂、家源、家溍将家藏碑帖七百余种无偿捐赠国家,传为佳话。著有《左传杜注续补》、《续汉书札记》、《欧斋石墨题跋》、《倚山阁诗文存》、《欧斋百砚谱》、《翼庵藏墨》等。

陆和九(1883-1958),本名开钧,以字行,别署墨盫,湖北沔阳人。毕业于清吏学治馆,能文兼工书画。中岁迁居北京,任中国大学国学系讲师,讲授金石、文字、古器物、篆刻等。博学勤求,收藏金石拓本甚寓。

吴熙载,(1799-1870),号讓之,自称讓翁,江苏仪征人,工书画、篆刻,著有《晋铜鼓斋印存》等。

RMB 50,000-60,000




165.jpg

165-1.jpg

Lot.165

前秦广武将军碑并碑阴、碑侧

清乾隆前极初拓本

1册 纸本 折装

35.4×18cm

提要:是碑又名《张产碑》,亦称《立界山祠碑》,为十六国前秦刻石,建元四年(368)立。乾隆间石不知下落,民国九年(1920)碑在陕西白水县重新发现。书法细筋、宽博、宕逸朴茂,康有为赞曰,“此碑在陕亦为关中楷隶冠”。乾隆拓本十分罕见,仅闻故宫有藏一册。《善本碑帖录》载“乾隆出土前拓本阳四行下‘声侍’‘声’字左下‘耳’中两小横可见,十行‘残’字‘页’旁可见,末行‘言’旁‘言’下口可见。阴二行下,‘将军’二字左半完好,下‘秦’字完好可见,十行残处下‘户曹’,‘户’字可见。以上重出土后拓本泐损”。所有考据点与此本完全一致。《校碑随笔》称“以上诸字1920年访得时皆泐”。查仲威先生《中国碑拓鉴别图典》所载图片“声侍”二字亦与此本完全一致。当系乾隆以前最初拓本无疑,方家自当珍视之。老装旧貌,品相绝佳。

RMB 20,000-30,000




\166.jpg


166-1.jpg

Lot.166

汉郙阁颂摩崖

明拓“元功不损”本

1册 纸本 折装

37×22.2cm

钤印:何昆玉印(白)何氏伯瑜(朱)牛氏家藏(白)秋莼(朱)山东李二(白)

提要:是碑全名《汉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》,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(172)为纪念汉武都太守李翕重修郙阁栈道而刻。刻石初立于陕西略阳徐家坪,今已损勒严重。书法方整凝重,大气磅礴,与《石门颂》、《西狭颂》并称“汉三颂”。此本8行“开石门元功不朽”之“功”字完好,“不”字尚存大半,“朽”字尚有残石,9行末“校致攻坚”完好,11行“艾康万里臣”之“里”字清晰,当为明代抚拓。品相上佳,颇为珍贵。何昆玉等旧藏。

何昆玉(1828-1896),字伯瑜斋,号百举斋,广东高要人。清代篆刻家。篆刻师法秦汉,旁及浙派,所作谨严浑厚,时出新意,尤擅模拓彝器。尝客山东潍县陈介祺家,得见陈氏所藏古物,赏奇析疑,见闻日广,鉴别遂精。辑有《吉金斋古铜印谱》六卷。

RMB 150,000-180,000




222.jpg\

\222-1.jpg

\222-2.jpg

Lot.222

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(陈叔通旧藏,邵锐题笺,顾廷龙、邵锐题跋)

宋拓本

1册 纸本 折装

43.5×26cm


钤印:槐安居考藏金石文字记(朱)廷龙题记(白)邵鋭校录之记(朱)傅经书屋(白)陈叔通(白)


释文:1.邵锐跋:此宋拓苏东坡草书《醉翁亭记》也,浓墨麻纸,神采焕发。原石久佚,墨本至罕。此《记》草书者少见,与楷书本略有不同,如“庐陵欧阳修也”,草本“修”作“公”,楷本刘季君季孙下多“自高邮来过滁滁守河南王君诏”十三字。大约楷书为上石正本,草书为别本,乃坡老兴到之作,小有讹夺耳。然笔势纵逸挺拔,足与楷书抗衡,贤者故无所不能也。曾见明隆庆间高拱属文彭摹刻本,后有赵孟頫、宋广、高拱、文彭诸跋。持校此本笔意软弱,全非真面,据高跋称得此卷于颖南氏,乃老佣拾之于徽府涂泥践踏中者,以豆数斗易得。则明本亦从墨迹上石者,不知何以神理全失?《记》文“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”句,“若”字下明本有“非”字,衍文宋本空而未刻。此本刻手至精,锋铓毕露,渴笔有几成飞白者,尤维妙维肖,明本皆摹失,并几对堪足证此本为宋刻宋拓无疑。明本原石今亦不存,传拓亦罕,况此宋本乎,真墨林星凤也。楷书本有北宋拓残帙,为上虞罗雪堂旧藏,今在辽宁博物馆,“醉翁亭记”一行“环滁皆山”至“郁然”止,“燕山酣之乐”至“奕”字止。宋拓皆残缺,以双钩本补足附记于此。辛丑夏邵锐记。高拱跋后尚有吴宽一跋。茗生补记。   2.顾廷龙跋:坡公书法千载所宗,自遭党禁,或毁或匿,至孝宗时因广征其书,遂又大显,而作伪者乘机间出,纷然杂陈,技之工者竟难鉴别。传世《醉翁亭记》有二本,一真书一行草,自明以来鉴家都疑行草为赝鼎,不知底本有真伪,刻本亦有辗转翻橅而失真者,遂去手迹远矣。余所见凡四本,其两皆为高拱得,墨迹属文彭勒石者。其一则康熙戊子杨友敬称石出废池中者,杨本拙劣不堪入目,无足论也。高刻两本一肥一瘦,后皆有赵孟頫、宋广、沈周、吴宽、文彭、高拱、刘巡、刘汉藜、刘佑九家题记,然亦有失自然之致。今见百梅书屋藏宋拓本,纸墨极精,古香袭人,当是原锓于木后,无诸题。检校三本异同甚多,“林壑尤美”,宋本“壑”字“土”旁转折处均有渴笔,高甲本同高乙本无渴笔;“名之者谁”,宋本“谁”字“隹”旁两直均有渴笔,高两本均无渴笔;“而年又有最高”,宋本“年”字第三横正,第四横之牵丝及末直均无渴笔,高甲本均有渴笔,高乙本牵丝有渴笔,末直无渴笔;“而乐亦无穷也”,宋本“穷”字“穴”旁末笔作小点,高甲本作大点,高乙本失此点;“前者呼”,宋本“前”字收笔不向上作挑势,高两本均作挑势;“开封刘尹”,宋本“封”字第一横作长笔,高甲本同高乙本作短笔。综览全文,宋本笔势圆腴,神采焕发,高本转折僵滞,意趣索然。征见宋本与高本非出一元,宜其不类,高本当据摹本入石或又从而重镌者,每况愈下矣。周亮工以为鄢陵石拓在刘氏者,后有新郑高相国跋,定是白麟临本,钱大昕称新郑所藏是赝本,今以高本流传甚广,鱼目混珠者垂四百年,不覩宋本何以显其伪作,益证周钱二氏之别具卓识也。一九六二年五月顾廷龙校读记。


提要:《醉翁亭记》帖由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撰文,苏轼知颍州时应开封府刘季孙之求所书。帖写成后,即被秘藏,不再示人,后被摹勒上石,但今原石已不存,原帖亦毁于火。此拍品前后木夹板包封,封面笺条上邵锐墨笔书“宋拓苏东坡书醉翁亭记”等字,并钤盖印章2方。内首页下部钤盖陈叔通私印1方,第二页亦书“东坡先生草书醉翁亭记”、“宋拓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”笺条2件。帖末收邵锐墨笔题跋近470余字,顾廷龙墨笔题跋600余字。二者均对此帖给予了很高的赞誉与肯定,前者曰:“此宋拓苏东坡草书《醉翁亭记》也,浓墨麻纸,神采焕发。”后者言“今见百梅书屋藏宋拓本,纸墨极精,古香袭人”,并依据自己所见它本,一一比较考订,终求证此本为所见最精本也。字体神韵飘逸,笔法豪气奔放,帖拓品相完好,且为故宫发还陈叔通旧藏本。

陈叔通(1876-1966),名敬第,室名百梅书屋,浙江杭州人。政治活动家,爱国民主人士,清末翰林。辛亥革命后曾任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、上海商务印书馆董事、浙江兴业银行董事等职。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、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。喜收藏,且所藏颇丰。其去世后家人将其遗存碑帖、书画、铜器等近四百件捐赠故宫博物院。

邵锐(1905-1966),字茗生,浙江杭州人。近代藏书家邵章之子。曾任黑龙江省财政厅秘书、北京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等职,为考古社社员。精鉴赏,尤精碑帖刻拓源流。著有《宣炉汇释》、《衲词楹帖》等。 

顾廷龙(1904-1998),号起潜,江苏苏州人。古籍版本学家、目录学家、书法家。曾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、上海图书馆馆长等职。长期致力于古典文献学、版本学和目录学的研究,著有《说文废字废义考》等。

RMB 500,000-600,000




\319.jpg

\319-1.jpg

Lot.319

宝贤堂集古法帖 十二卷

明拓本

2函6册 纸本 乾隆内府黄绫裱库装大本

39×31cm

提要:是帖为明代晋府世子朱奇源奉其父晋庄王朱钟铉之命,并以其堂名“宝贤堂”为帖名,于明弘治九年(1496)在山西太原集刻的十二卷石刻丛帖,俗称《宝贤堂帖》或《大宝贤堂帖》。刻石原存晋藩王府,至明末毁损严重,后有补刻,现石存太原市东南约3公里的郝庄村永祚寺。明初期,刻丛帖世传有二,即《东书堂》及《宝贤堂》,皆王府辑摹,承宋遗风,帖石宽大,书体古拙,风骨卓然,与嘉靖后刻石区别较大。又因其部分内容字行与《宋大观帖》同,其佳拓使精鉴者每不能辨,故旧时书贾常割款充宋本《大观》。张彦生赞评“钩勤甚佳,为明初所刻佳帖”。张伯英亦论“晋藩累代工书,辑此皆有条理,故能传永久,学者得此,足资取法,应与《淳化》、《东书堂》鼎足也。”翁方纲《复初斋文集》中载有因刋刻古朴,书贾将其充宋本《大观帖》之事,可见此帖勒石精彩,乾嘉间已然倍受重视。清宫内府,亦承上代遗风,常常装裱碑帖,供皇家临习书写或赐臣之用,即后人俗称之“宫装本”。是帖即为清乾隆内府黄绫裱库装大本,每册前后各加洒金黄笺附页二开,黄绫镶边,织锦函套,保存亦佳。

RMB 300,000-400,000



中国书店2019秋拍日程 


预展时间

2019年11月20-22日 9:00-17:30


拍卖时间

2019年11月23日(星期六) 9:30始

存精寓赏—孟宪章先生旧藏

2019年11月23日(星期六) 时间顺延

金石碑帖资料专场

2019年11月23日(星期六)时间顺延

适情雅趣专场

2019年11月24日(星期日) 9:30始

古籍善本 · 西文影像文献专场







  • 客服

  • 会员登录

  • 回到顶部

关于我们

About Us
  • 业务范围

  • 关于我们

  • 联系方式

  • 常见问题

  • 首页
  • |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|
  • 友情链接
  • |
  • 版权声明

版权所有:@北京海王村拍卖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: 易胜拍卖网

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:京ICP备18063079号-1